技术文章更多>>
- 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流程是怎样的?
- 点击次数:53 更新时间:2025-08-31
- 荧光定量PCR(Real-TimeQuantitativePCR,qPCR)是一种在PCR反应过程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强度,从而实现对模板核酸(DNA或RNA)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。其标准流程可分为实验前准备、样本处理、逆转录(仅RNA模板)、qPCR反应体系配制、上机扩增与数据分析、实验后处理六个核心步骤,每个环节均需严格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一、实验前准备:环境与试剂质控荧光定量PCR对污染和试剂纯度极其敏感,此阶段的核心是避免交叉污染、确保试剂有效性。实验环境准备划分独立操作区域:严格区分“样本处理区”“试剂配制区”“PCR扩增区”,避免气溶胶污染(如扩增后的产物扩散到前序步骤)。各区需配备专用移液器、耗材(吸头、离心管),并定期用紫外线(UV)或核酸清除剂消毒台面和仪器。仪器检查:提前调试荧光定量PCR仪,确认温度准确性(如梯度验证)、荧光通道灵敏度(用标准品测试信号强度),确保仪器运行稳定。试剂与耗材准备试剂选择与储存:根据实验目的(如DNA定量、RNA定量、基因表达分析)选择合适的qPCR试剂盒(含DNA聚合酶、dNTPs、缓冲液、荧光探针/染料),以及逆转录酶(仅RNA实验)、引物、探针、RNase抑制剂等。所有试剂需按说明书储存(如-20℃冷冻保存,避免反复冻融,建议分装成小份使用)。耗材质控:使用无RNase、无DNase的无菌吸头和离心管,避免核酸酶降解模板;吸头需带滤芯(防止移液器内气溶胶污染)。二、样本处理:模板核酸提取与纯化模板的纯度和完整性直接影响qPCR结果,此阶段需高效提取核酸并去除杂质。样本类型与预处理常见样本包括组织、细胞、血液、唾液、体液等。根据样本类型进行预处理:如组织需研磨匀浆、细胞需胰酶消化收集、血液需离心分离血清/血浆或白细胞。预处理过程中,RNA样本需全程加入RNase抑制剂,避免RNA降解;样本需新鲜处理,若无法立即提取,需按要求保存(如组织样本-80℃冷冻,RNA样本溶于RNase-free水或TE缓冲液)。核酸提取采用商业化提取试剂盒(如柱提法、磁珠法)或经典方法(如酚氯仿法)提取DNA或RNA。核心步骤包括:裂解细胞释放核酸→结合到吸附柱/磁珠上→洗涤去除蛋白质、盐类、有机溶剂等杂质→洗脱得到纯净核酸。提取后需检测核酸质量: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OD值(DNA的OD260/280比值应在1.8~2.0,RNA应在1.9~2.1,比值异常提示蛋白或杂质污染);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完整性(如RNA需观察28S和18SrRNA条带,确保无降解)。三、逆转录(RT步骤):RNA→cDNA(仅RNA模板适用)若检测对象为RNA(如基因表达量分析、病毒RNA定量),需先将RNA逆转录为稳定的cDNA,再进行qPCR扩增。逆转录反应体系配制在无RNase的离心管中,按比例加入以下成分:RNase-free水、RNA模板、Oligo(dT)引物/随机引物、dNTPs、RNase抑制剂、逆转录酶、逆转录缓冲液。体系需在冰上配制,避免酶活性提前激活。引物选择:Oligo(dT)结合mRNA的poly(A)尾,适用于完整mRNA逆转录;随机引物可结合RNA任意区域,适用于降解RNA或非编码RNA逆转录。逆转录反应程序按逆转录酶说明书设置PCR仪程序,典型程序为:引物退火:25~37℃孵育10~15分钟(让引物与RNA结合);逆转录延伸:42~50℃孵育30~60分钟(逆转录酶合成cDNA);酶灭活:70~85℃孵育5~10分钟(终止反应并灭活逆转录酶)。反应结束后,cDNA可立即用于qPCR,或-20℃冷冻保存(短期)、-80℃长期保存。